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的新变化和应对策略
桑宏斌
一、2024考研政治分值变化
2024考研政治大纲应该说是从2010年以来的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化,首先是增加了一门学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是各个板块内容都有了新变化。简单的说一句话,在总分100分不变的前提下,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当代凑出了22分给到这个新的科目,这样马原少了两分,毛中特少了17分,史纲思修变成了15分,当代变成了13分。桑哥的一句话分析是:增量大于变量。
马原 22分
毛中特 13分
新思想 22分
史纲 15分
思修 15分
当代 13 分
二、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考点变化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考试大纲”新增了5个知识点;“考试大纲”和“大纲分析”中有多处修改。
2023年考研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称删去“概论”两字,从原来的八章,调整为导论加七章,与本科统编教材相同。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又把导论作为第一章,恢复2022年之前的考研政治大纲的八章。
1.第一章第二节新增了1个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本土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本土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并在各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回答新的时代问题,始终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本土化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空间维度,时代化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间维度,二者有机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时代化,具体到中国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桑哥划重点: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
2.第二章第一节新增了1个知识点——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两山理论”
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从中分化出多样化的特别是更高级的事物和运动形式。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发生了二重分化,即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观世界。在这种分化中,世界得到进一步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
①自然界是亘古存在且不断演化的,人类的出现是自然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旦动物的活动演变为人的劳动,人类社会便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领域。可以说,人类社会是最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同主要在于,在自然界中一切都是自发产生的,而在人类社会中一切都打着人的意识的印记,是人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叉重叠和相互作用的。在自然界中有“人化自然”,即经过人的改造并体现着人的目的和意志的自然。在社会中有自然物质和自然力的运用,而构成社会存在基础的物质生产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2)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桑哥补充:
唯物论:物质和意识
认识论:实践和认识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①客观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思想意识而存在的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主观世界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体,主体的观念、愿望、情感、意志、目的、信念等都是主观世界的不同表现形式。主观世界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来,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主观世界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也不是一个超然于客观世界而孤立存在的世界,它不能完全脱离客观世界,而是从属于客观世界。从根本上说,主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③不论是创造人本身的劳动,还是构成社会存在基础的物质生产,都是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可以说,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化的关键,也是它们相统一的关键。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始终在处理自然与社会、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力求克服二者的对立而达成它们的统一。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自然与社会、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
3.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各新增了1个知识点——文明及其多样性、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桑哥补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节新增知识点:文明及其多样性
(1)文明及其演进
①什么是文明
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标志社会进步程度的范畴,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
②文明的演进
文明发展的程度,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水平。
社会形态的更替,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文明形态的更替。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新文明显示出自己的轮廓和样貌。共产主义文明是人类全新的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是其初级阶段或初级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2)文明的多样性
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中,也内在地包含着文明多样性的思想。人类历史中的文明,不论是古代文明,还是近现代文明,都在不同民族那里有不同的表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每一种文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传统中生长起来的,体现着独特的生产、生活、交往方式,代表着一方文化的沃土和绿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形态的基本内涵
人类文明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相应的形态,可以用“文明形态”来概括。
文明形态是文明的存在形式或呈现样态,它作为人类文明的类别划分及基本单位,既可以在时间维度上描述人类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文明样态,也可以在空间维度上描述不同地域或民族的文明样态。
从时间上看,按照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等不同形态;按照社会形态划分,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不同形态。
从空间上看,按照民族、地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等不同形态。从总体上讲,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在这个总趋势中包含着不同地域或民族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新增知识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文化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产物,即人类在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的创造性活动及其结果,包括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与文明相通。
②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结果,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观念形态的文化,是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蕴含着人类的思想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③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2)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①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
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必然发挥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的功能,并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先进文化为社会发展指明变革方向,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可靠思想指引。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和智力支持,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能够规范社会道德,凝聚社会共识,增进价值认同,促进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
4.第六章第二节新增了1个知识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1)科技创新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
包括信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空间工程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在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开辟了生产力发展新空间,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①产业结构的调整。②生产组织和劳动形式的变化。③新经济形态的出现。
(2)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日益显现
国际金融资本的垄断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最突出、最鲜明、最主要的特征。
①金融垄断寡头化。②金融垄断国际化。③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
资本主义国家金融经济的膨胀
近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金融经济日益膨胀,利润源愈发依赖虚拟经济,形成了以金融为核心并支配实体经济的积累和增长体制。
(3)社会阶级层级结构呈现复杂性、多样化。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文化传播等超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考试大纲”新增了30个知识点。
1.导论新增了1个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2.第四章新增了1个知识点——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3.第五章新增了7个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直接增加一章)
4.第六章新增了2个知识点——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第七章新增了9个知识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6.第八章新增了10个知识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导论加十七章新增知识点。 22分 10表格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考试大纲”新增20个知识点。
1.第四章新增了1个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2.第六章新增了1个知识点——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及工厂、学校内迁。
3.第七章新增了1个知识点——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4.第八章新增了5个知识点——为新中国绘制蓝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提出一系列新方针。
5.第九章新增了3个知识点——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明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受严重政治风波的考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6.第十章新增了9个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思想道德与法治》部分“考试大纲”新增1个知识点。
第三章新增了1个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六)《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无新增知识点。
“形势与政策”部分的考试重点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三、应对策略
首先,同学们,不变的部分是多的,大家不要慌,按部就班,承接着我们基础强化的课程继续学习。
其次,重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桑哥给大家准备了10个表格,化繁为简,让大家的学习是事半功倍。
最后,同学们除了重视新大纲,还要重视10到12月份的时政,尤其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今年6月2日文化继承会议,改革开放45周年,一带一路10周年等内容是必考。
来源:起点考研网-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