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是教学的必要部分,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在湖北大学的课堂上,这些“工匠教师”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板书教学,一堂课写满四面大黑板。互联网教学、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当前时代,坚持板书教学,一师一笔一课堂,恰恰能体现出专注、专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陈智军,任教“数字逻辑”20年来,一直坚持手写板书。
“‘数字逻辑’这门课过程推导性比较强,我曾经跟其他老师探讨过要不要在这门课上使用PPT,最后我们决定还是采取板书形式,这样学生们能更加了解推导过程。”陈智军说。
与多媒体相比,手写板书更注重推导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对推导过程了解得更为透彻。PPT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授课教师还是要根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灵活的调整。
“老师上课的风格属于幽默中带点认真,认真中带点和蔼。”该班学生刘范思哲说,他一开始不太适应老师只用板书,后来慢慢发现其中的好处——眼睛跟着老师的笔,脑子跟着老师的思路。“PPT太快,还是手写好理解,思路清晰。”他高兴地说。
该班学习委员沈昕说:“老师上课超级认真,备课充分,板书清楚规范,每次上课身上都沾上许多粉笔灰。看到老师这么认真,我们都不敢懈怠,笔记也会做得很满。”
“有没有问题啊?没有问题我们继续啊!”2016级哲学学院的“数理逻辑”课上,宋伟老师写完公式推导过程后向学生询问。四块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逻辑推导公式和英语单词。
宋伟教授这门课时通常会一边推导公式,一边板书。“我最佩服的是老师上课很少用PPT,一直坚持英文板书。”2016级哲学学院的詹雨菲说。自2002年就职于哲学学院以来,宋伟主要教“逻辑学导论”“数理逻辑”等。“‘数理逻辑’跟数学比较像,需要非常严谨的推导过程。”宋伟介绍道,他认为“课程性质”以及“老师对于课程的把握”决定了教学的方式。“‘数理逻辑’这样的课程更多的是需要逻辑推导,要一步步的板书来解说。”
黑板上还罗列了“valuation(赋值)”“identify(等同)”等逻辑学术语。“逻辑课本身就是舶来品,既然学别人的东西就得原汁原味。”宋伟一直偏向于看英文版的逻辑学教材,这也是他十几年来坚持英语板书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生物科学专业2016级学生一如往常地来到三号教学楼208教室上“生物化学”课。教师吴文华要给他们上糖酵解课。课堂上,PPT虽然开着,但是他还是在黑板上手书了糖酵解第二阶段一系列反应的流程图。板书过程中,他会适时地为大家讲解每一步反应的发生机制、酶的作用、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等细微知识点。
吴文华老师教授“生物化学”15年,据上课学生反映,这门课广受好评,每年还会吸引一些备战“生化”的“考研党”。而吴老师上课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坚持板书,几乎每一节课下来,他的黑板上都会写满生物化学反应的流程图。
学生许海霞说:“吴老师上课PPT配合板书,有助于我们理解,也方便我们做笔记。他上课很有激情,以前觉得‘生物化学’这门课晦涩难懂的同学都开始认真听讲了。”
吴文华说,板书是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多媒体教学节奏很快,有些重点难点知识如果只通过多媒体,学生难以识记。“我希望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帮他们整理知识,或者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如果教学全程只用 PPT,那可能是学生听完就结束了,或者停留在对中间未理解的重难点的纠结中。”
他表示自己比较推崇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有些内容通过板书讲解,更利于他实施这个理念,而PPT更应该用于知识拓展,或者用于表现一些难以用言语陈述清楚的内容,但核心知识点还是应该板书。(通讯员 黄佳佳 陈倩 刘琴)
《中国教育报》2018年01月08日第8版 版名:高教周刊·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