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资讯

985院校明确:学硕全部纳入硕博连读!


发布日期:2025-09-15      浏览量:

近日,某工信部直属高校发布《关于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报名的通知》,明确提到:“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培养,在硕士入学第二学期即可开展博士生阶段的师生互选;全校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的基本修业年限均为5年。”

对比2024年的文件,该校的表述为“部分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包括统考和推免)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硕士在学期间每学期均可申请”,可见,今年的覆盖对象已扩大到全校范围。


这透露出一个信息,保研该校的学生,要么选择专硕,要么选择直博或硕博连读。纯粹意义上的学硕,没了?

学硕,直博化?

当前,我国将学术型硕士定位为一种具有独立就业导向的学位,而非博士预备阶段。

以2023年为例,我国共招收博士生约13.5万人。其中,硕博连读占比约35%(部分“双一流”高校可达50%),本科直博占比约12.5%,普通招考(硕士毕业后考博)占比约52.5%。可见,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已成为重要路径,尤其头部高校更倾向于贯通式培养。

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刘爱生提出:在新形势下,政府应在政策层面重构学术型硕士的定位,明确将学硕定位为“博士教育的过渡阶段”,而非具有独立就业导向的学位。

这说明,学硕的培养目标应倾向于培养“科研预备军”,走上硕博贯通的道路。最近,不少高校宣布扩大直博或硕博连读招生比例。

以武汉大学为例,2025年,武大扩大接收直博生规模,接收数相比2024年增幅超过50%。同样,复旦大学强基计划学生转段2025级拟录取研究生的直博生为64人,占比50%;而在2026级拟录取名单中,直博生的人数大幅提升,高达104人,占比上升至64.6%。

在这背后,其实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分层”——学术型人才“直博化”,应用型人才“专硕化”。

既然变化已无可避免,如何迎接变化、在混乱中上升才是考生们应该考虑的,与其为捉摸不定的未来焦虑,不如现在做好眼下的事。

来源:大鹅考研

2025年0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