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考研择校择专业时,普遍不知道怎么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专业,选院校时也只会盯着高档次的院校选。
这里要强调的是:读研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服务于我们将来就业!因为有些院校你别看它档次低,但它的王牌专业在某些大厂中可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有些985院校你别看它档次高,真到了考公选调时,它甚至都比不上当地的一所211。
一般来说,考研一共有13个专业大类,其中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类,哲学、经济、法学、教育、管理学、艺术、文学、历史等属于人文社科类。
同时这些专业大类对应到咱们的硕士职业规划,是分成了两个体系,分别为体制内就业和体制外就业。
什么叫体制内就业呢?比如考公、考编,这是第一类;第二类包括很多的央国企,科研单位,比如中国航空工业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研究所等等。体制外就业,可以直接理解为是老板发工资的。像是外企、互联网大厂等等。
下面将结合不同类型的就业需求,进行专业和院校的推荐。
1、考公&考编选什么专业?
01、考公应该选什么专业?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听到有些同学为了考公考编去选某某专业?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的公务员招聘是岗位制的,对应到这个岗位,往往它会要求对应某个专业的。反而言之,这些专业相对来说也更加容易考公。
统计了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相关公务员招聘岗位的专业目录之后,发现考公岗位的目标专业主要集中在:
① 中文文秘类:例如中国语言文学
② 法律类:法硕和法学,法硕也包括非法学
③ 财会类
④ 计算机类
⑤ 经济学类
举个例子,假设未来你法硕研究生毕业了想要考公,你会发现公务员招聘的100个岗位中,恨不得有三四十个都是要的法律类专业。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上面这些专业的同学想要考公,那咋办???只能考三不限。
什么叫三不限?即不限专业、不限学历、其他条件一栏为空的低要求岗位。那对应的报考难度就直接卷上天,甚至有些三不限岗位只招1人,报考人数能达到2万人!!
所以,未来有志于公务员的同学,建议报考上面的专业。
02、考编应该选什么专业?
我们在社会中遇到的编制绝大部分是两种编制。一种是教师编,一种是事业单位编。
教师编对应到的主要专业就是教育学类,像是学科教学(语文、英语、数学)等等。
学科教学的好处是可以考教师编,并且可以考各个地方的教师编。例如在江苏师范大学毕业了,可以先考苏州的,苏州没考上考无锡的,无锡考不上考苏北的,这么多地方总能中一个。
也就是说只要是学科教学毕业的,就没有一个没当成老师的。但是它的坏处是什么?它只能考教师编,同时整体教育学对应的考公岗位也非常少。
那常见的事业单位编有哪些呢?典型的代表有社区工作,它对应的考研专业是社会工作。
同时事业单位编中有很多岗位是要求公务员的专业的,也就是说像中文文秘类、法律类等等报考事业编时也都会有很大优势。
当然,上面说的考公考编专业是从全国视角出发的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由于不同地方发展水平不同,具体还是要结合你的目标地区来选择。
2、想进央国企选什么专业?
除了上面说的考公考编,央国企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就业方向。央国企有很多类别,像是金融类、能源类、制造类等,同时从规模和地域层面上划分,央国企主要分成不限地区和限地区。
不限制地区的央国企是指:不管在中国哪个地区,即便所在地没有任何企业了,它都必然有像是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央国企。
限地区的央国企包含了省属国企和市属国企,像是徐州的徐工集团、兰州的兰州地铁等。
进央国企选专业的两个小细节:
小细节1: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营收效益越好的央国企就越多,所以一般建议尽可能选择经济发达地区,这样选择空间就越大。
小细节2:在考研专业的选择上,建议先把目标就业地区的央国企梳理一遍后再选专业,看看目标地区的央国企大概都是什么类别?分别有几家?比如说想在徐州就业,对应的就有徐工集团,想更稳地进去,选择专业时最好选机械或控制。
3、想体制外就业选什么专业?
体制外就业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科学类,另一类是人文社科类。
01、自然科学类选什么专业?
自然科学类中比较好就业的专业有计算机、电子信息和控制类。
这三类专业跟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对应到的企业有字节跳动、腾讯此类的互联网大厂,也有华为、大疆、博世这样的制造业大厂。
选专业小细节:目前互联网大厂相对有点饱和,再结合“中国智造2025”等国家战略需求,想要未来好就业,选专业时一定要结合某个具体制造业来选。
02、人文社科类选什么专业?
人文社科类比较好就业的有法硕、财会税务类、应用统计类和学科教学类。
这些专业体制外的企业需求量都比较大。其中像是学科教学类,虽然之前K12被削减了一波,不过目前已经开始慢慢恢复,市场需求量又开始起来了。
4、哪些专业是大后期,建议读博?
大后期专业指的是:即便读到了硕士,就业可能还是一般,但一旦到了博士,就业前景就会爆发式提升。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专业有数学和生化环材。
以数学为例。数学读完本科出来可能就没有就业岗位;读完硕士出来能当个中学老师,年薪大概十多万;但一旦读完博士出来,就能去比亚迪之类的制造业大厂去当算法工程师,年薪能到八九十万。
所以考研时如果选了这些大后期的专业,一定要有读博的预期。如果没有读博的打算或者排斥读博,那不建议选这些大后期的专业。
5、不同就业需求,如何选择院校?
以上就是不同就业目标应该如何选择专业,接下来说说怎么选择院校。
衡量一个院校的好与差,一般通过这三个指标进行评价:专业水平、院校档次、地理位置。
其中,专业水平指:院校在某些行业中的专业实力如何;院校档次指:双非、双一流、211、985;地理位置就是学校所在地区在哪儿。
结合这三个指标和就业目标,选择院校时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换而言之,即便选对了专业,但院校没有选对,那很有可能进不去理想的就业岗位。以下为各个就业方向的选择逻辑:
01、未来想考公
① 优先地理位置:以法学为例,北师大的法硕要比东南大学好,但江苏的选调名单中是不要北师大,要东南大学的。这就是考公时,院校地理位置的优势。
② 同时注重院校档次:即在招聘公务员时,所在省份的高档次院校一定是录取最多的,例如安徽的公务员考试录取最多的一定是安徽大学。所以考公的同学要尽可能考好档次的院校。
③ 轻专业水平:即对应专业的专业水平不用太高。
02、未来想进央国企
① 优先院校档次:现在很多就业很好国企,要求都是211及以上的院校,这是一个比较硬性的条件。
② 注重专业水平:这一点还是上面说的,如果想进徐工集团,选择机械或控制专业好的院校会更加吃香。
③ 不用考虑地理位置:例如在东北读了一个985,那可以回江苏进个很好的国企,它甚至比江苏省的大部分211都要好就业。
03、未来想体制外就业
① 优先专业水平:以苏州大学为例,未来学法硕想进红圈所,那么双非的华东政法一定要比211的苏州大学更好进;未来想学电子信息进华为,双非的南邮一定比211的苏大更好进。
② 次院校层次:即在院校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目标就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档次稍微高一点的院校,能更进一步增加竞争力。
③ 最后地理位置:自然科学类一般不看重地理位置,逻辑跟央国企一样;人文社科类相对会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例如想报法硕,上海律所的发展机会肯定比苏州更大,一般建议选上海的院校。
来源:研途考研教育
2025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