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阶段(22年9月-23年1月)
1.了解考研常识
先了解考研的基本常识,比如考研时间线,考试科目,各专业考研现状等。了解的渠道可以是知乎、小红书、哔站、公众号等。
2.梳理职业规划
考研之前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搞清楚考研的目的,这个目的一定是结合你未来职业规划的。然后再结合自身实力(数学、英语怎么样,优劣势在哪)去挑选合适的院校和专业。只有考研目的清晰,后面才更容易坚持!
3.收集目标院校信息
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档次的院校和专业后,就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去收集对应的院校信息。如报考条件、报录比、分数线、该校该专业的实力排名和就业情况等等,可通过学校官网、知乎、考研机构或者目标院校学长学姐了解,实在不行问我,忙得过来会帮你看看。
4.确定备考方案
根据自身实力和院校招录数据综合评估上岸难度,尽快确定好是自学还是找机构报班。
如果是自学就可以根据收集相关备考资料准备复习了,如果是打算报机构课程,也可以开始去对比各家机构课程和服务,找到适合自己的;当然,不管自学还是报课,这时候都可以开始背英语单词了,宜早不宜晚!如果要考数学,这时候也可以准备起来,从基础开始。
如果不清楚是该自学还是报班,或者说想报班但不知道怎么快速挑选到合适的辅导机构!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里面有写相关的对照清单↓
二、补基础阶段(23年1月-23年3月)
这个阶段因人而异。如果是跨考生、专科生或者英语、数学底子比较差的小伙伴,就可以花这2个月的时间好好提升下。考研英语核心词汇每天都要坚持背诵,早晚各一小时,背诵时最好将单词联系实际语境,不容易忘;跨考的可以开始专业课的了解,通过历年真题找考点。
当然,这个时候23考研的国家线、院校分数线和成绩都出来了,可以关注下目标院校的情况。准备管综、法硕、教育学等专业课统考科目的同学不用急着确定目标院校,先正常复习公共课和专业通识即可。
三、基础阶段(23年4月-23年6月)
英语:
考研大纲词汇5500个,去掉从来没有考过的零频词汇,还剩下3000左右的中高频词汇,每天背诵100个,1个月背诵完一遍,然后再重复第二遍、第三遍;
开始语法和长难句的学习,看田静、唐迟、何凯文的课都行;在单词背完第一遍后就可以开始做2010-2015年的真题阅读理解,重点研究文章长难句、重点词汇以及特别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容易提分的出题的思路和题目设置类型。
数学:
认真复习每一个章节,梳理好知识点,并完成教材练习题,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留死角和空白。这样在接下来暑期才好开启集中的刷题练习和强化。

同时也要根据自己考的科目(数一、数二、数三)合理分配好高数、线代和概率论的复习时间。
专业课:
理解全范围的知识点,熟悉课本的体系架构和主要内容,不仅限于背诵课本上的知识点,还应该对重要考点梳理成思维导图,便于在脑海中建立起全面的知识框架图谱。
四、强化阶段(23年7月-23年9月)
暑假是备考的黄金期,每天保证至少8小时以上的有效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好这一阶段时间,闭关修炼!
另外,9月下旬考试大纲、各院校招生简章也会发布,记得及时关注,当然,预报名也千万别忘记了!
五、冲刺阶段(23年10月-23年12月)
冲刺阶段的复习重点主要是各个科目的真题,核心目标是提高正确率和做题速度,同时做好查漏补缺;另外,这期间还有3件最重要的事:考研正式报名、现场报名确认和打印准考证。
六、复试阶段(24年3月-24年4月)
通常在笔试后第二年2月底就可以查成绩。然后3月份国家线、院校线和复试名单就开始出来了,要及时关注。
记得提前准备中英文简历的撰写、邮件的书写、准备面试时英文的自我介绍和专业课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提前联系导师,并阅读导师发表过的论文);复试结束后就是公布录取名单和发录取通知书啦!拿到通知书记得低调的晒个朋友圈,吃上一顿大餐犒劳下自己,好了,接下来就是好好享受你的研究生生活吧!
来源:考研帮